在黨史學習教育中汲取奮進力量
同志們: 剛才,我們開展了“兩優一先”表彰儀式,頒發了“光榮在黨50年”紀念章,傾聽了老黨員的崢嶸稅月故事和青年黨員的創新奮進故事,感悟了無私奉獻、奮斗拼搏的稅務情懷,砥礪了為國聚財、為民收稅的初心使命,重拾了篳路藍縷、櫛風沐雨的紅色記憶。這一系列活動主題鮮明、內涵深刻、形式新穎、質量較高,讓人很受教育、很受啟發,達到了政治洗禮、黨性錘煉和凝心聚力的效果。 按照市局黨史學習教育有關安排,由我講一次黨史學習教育專題黨課。下面,我結合近期參加黨史學習教育的心得體會,與大家交流三個方面。 一、在黨史學習教育中汲取“會當凌絕頂,一覽眾山小”的精神偉力 我們黨歷來注重黨員干部的精神狀態。毛澤東同志指出:“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,無產階級的革命精神就是由這里頭出來的。”鄧小平同志指出:“沒有一點闖的精神,沒有一點‘冒’的精神,沒有一股氣呀、勁呀,就走不出一條好路。”進入新發展階段,習近平總書記也強調:“要發揚為民服務孺子牛、創新發展拓荒牛、艱苦奮斗老黃牛的精神。”我們黨為什么始終如一地重視隊伍的精神狀態呢?對個人來說,缺精神,就缺了人生追求、就缺了人生動力、就缺了人生支柱。對一支隊伍來說,缺了精神,就缺了奮斗目標和工作追求,就胸無大志,不負責任,飽食終日,這正是黨中央歷來強調精神狀態的道理所在。 歷史和現實也已證明,任何一個國家、一個民族,要躋身于世界民族之林,都必須有一點精神。我們黨在百年光輝歷程中,帶領中國人民取得了革命、建設和改革的偉大勝利,形成了獨特的精神譜系。從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形成的井岡山精神、長征精神、抗戰精神,到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形成的抗美援朝精神、“兩彈一星”精神、雷鋒精神,再到在改革開放后形成的抗震救災精神、抗疫……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