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內容提要】拓寬投研領域,鞏固在固定收益類產品的投研優勢,提高對多資產、多策略大類資產配置的投研能力,構建涵蓋宏觀、行業、策略等全方位的投研體系,采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投研分析方法,提升決策的科學性和有效性。打造高水平的投資研究團隊,配備具有大類資產配置經驗的資深投研人才,建立投資回顧機制和考核激勵機制,增強投資經理的專業性。 |
2022年2月26日,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發布《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年度報告(2021年)》,回顧了資管新規發布以來我國銀行業理財市場的改革與發展。隨著資管新規的平穩收官,銀行理財迎來新發展階段。本文分析資管新規出臺以來銀行理財業務的新變化,判斷2022年銀行理財面臨的新趨勢,為理財高質量發展提供新思路。 一、資管新規出臺以來銀行理財業務發展的新變化 資管新規出臺以來,銀行加快理財業務的標準化、規范化轉型,在產品規模、轉型進度、機構布局、產品結構、監管體系等方面出現一系列新變化。 第一,理財產品規模“V”型觸底反彈,回歸穩健增長。2018年資管新規出臺前后,銀行理財規模呈現典型的三段式特征。第一階段是2013-2015年的高速增長階段,這一時期 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增大,GDP增速逐漸放緩,市場主體避險情緒上升,銀行理財憑借其資金安全性高、收益率穩健而備受投資者青睞,規模快速擴張,2013-2015年銀行理財規模從**萬億元增長到**萬億元,年均增速超過50%。第二階段是2016-2018年的大幅下降階段,金融去杠桿和嚴監管持續推進,監管部門對同業、理財、表外業務開展專項和綜合治理,尤其2018年4月資管新規發布,銀行理財正式進入轉型整治期,規模大幅收縮,2018年末同比下降25.4%,籌資資金同比減少32%,到達“V”型底部。第三階段是2019年至今的企穩回升階段,理財監管制度逐步細化完善,銀行業順勢而為、積極作為,在資管新規過渡期主動應變,加快老產品退市、新產品研發進度,理財規模提前實現恢復性增長,再加上過渡期延長給予銀行更多整改和適應的時間,2021年末,銀行理財規模達到29萬億元,同比增長12.14%,增速是2019年的近兩倍。從規模變化也可以看出,銀行理財正逐步走出轉型“陣痛期”,投資者對新產品的接受程度超過預期,為后續的穩健合規發…… |
 正在獲取您的個人狀態...
溫馨提示:
1、本站立足于原創,稿件售價2元—100元不等,充值起點取中間值50元,多充不限;本著自愿的原則,充值不可退款或提現,余額可在本站消費。對于售價較低的文章,建議以稿換稿;
2、如果不注冊,50元/篇,可聯系在線客服發送;如果是注冊用戶,有足夠的積分,售價多少就扣減多少;也可不用充值,直接拿自己的最新原創作品去交換;
3、無憂只搭建平臺,制定稿件上傳和下載規則,其他由上傳人和下載人自愿進行,無憂不對稿件內容和質量負責;
4、無憂不保證平臺稿件永久留存,請下載用戶自行及時保留;
5、本站文章均為原創投稿,僅供下載參考,拒絕任何形式轉載,侵權必究。
|
 留言加載中…
|
|
|